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自主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消费者的品牌意愿
2014年05月06日 10:56作者:周光军来源:北京晨报
汽车工业协会或乘联会等各种统计的大数据,在一个车企或一款车型具体销量的多与少上可以掐架,但是在自主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上,各种统计数据的表现倒是惊人的一致,自主汽车不及外国品牌是汽车行业的共识。 自主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背后凸显了消费者真实的品牌意愿。 汽车工业协会或乘联会等各种统计的大数据,在一个车企或一款车型具体销量的多与少上可以掐架,但是在自主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上,各种统计数据的表现倒是惊人的一致,自主汽车不及外国品牌是汽车行业的共识。 销量上,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集团在北京车展开幕前的“大众之夜”上,专门为中国的第2000万辆车主进行了车辆的交付仪式;成立11年的北京现代累计超过500万辆的销量成为中国发展最为快速的企业之一。大销量的背后是品牌支撑的,比如进入中国市场30年的桑塔纳,推陈出新后,最高月销5万辆,说的也是这个理儿。类似于有让人感到有历史厚重感的还有卡罗拉,将于下个月上市的全新卡罗拉已经发展到第11代,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000万辆,成为地球上卖得最多的单一车型。大众的高尔夫、甲壳虫,福特的福克斯无不是让人感到敬重的车型,也只有这样的销量才与“国民车”的称谓名副其实。 观念上,说服消费者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愈加困难。我也不只一次向身边人推荐过自主汽车,但是大多数无果而终。也尽管诸如在经济型车领域,自主汽车无论是造型、品质还是性价比都和外国品牌相近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外国品牌的理由同样也是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放眼全世界无非也就十几个品牌,为什么光中国就几十个品牌。言下之意,汽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沉淀,剩下的也就这些品牌了。多少犹如陈年老酿,历史越长的越是最好的。从这点上说,无论是时间长短的历史,还是起步的基础,说服普通公众现在变得很困难。普通消费者的专业性也需要引起想有作为的自主汽车企业的重视,比如有人询问,欧宝、萨博这样的百年老店都支撑不下去了,我们打造自主汽车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我也听到过,韩国人消费国产车的各种版本,有些甚至被神话了。不过,不管是美国人、德国人,还是日本人、韩国人,拥有强大汽车工业的企业始终信奉一条:“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中国的汽车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联系普通消费者的情感上,缺乏最大公约数的认同感,做得既不好也不够。沃尔沃在全球以安全著称,鲜有人知道的是沃尔沃的诚信比安全更重要,沃尔沃创立初期,并无钢铁工业的瑞典,造车所用的钢板需要从美国进口,但是美国为了封锁沃尔沃的成长,车用钢板迟迟不肯交付。由于此前沃尔沃已经收到了数千辆支付了订金的订单,在美国时隔两三年交付车用钢板时,价格飞涨的钢铁价格导致造车成本迅速高升,沃尔沃的做法是原价向客户交车,此举使得创立初期的沃尔沃在欧洲名声大振。 自身上,我们始终缺乏学习意识。现在在中国市场独步天下的奥迪,在30多年前只有奥迪100一款车型,技术、体量和一汽相差无几。时过境迁,奥迪逐渐成为年销量超过100多万辆的豪华品牌,而我们的一汽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又比如,当年和广汽前身合资的标致,在中国国产的505可看做是标致历史上造型最失败的车型,但是标致最终挺了过来。自主汽车不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的表象背后是缺乏学习能力的意识,反倒是被人扣上了“山寨”的帽子。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留给自主汽车塑造品牌的时间越来越少。可以想象,未来的市场,品牌将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泾渭两分明的局面。中国人是讲骨气、有志气的民族,我也希望:依托中国还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平台,有一两个中国车企能够存活下来,冲出重围,成为世界级的品牌。 周光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