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高校转型应以职业教育竞争力托底
2014年05月12日 09:53作者:来源:华商晨报
(5月10日《经济观察报》) 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双重难题暴露出的正是中国教育在结构上的失调。对于高校转型不管政策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做足准备,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下面临的结构性难题。 本报评论员 刘兴伟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矛盾,也许将在今年开始逐渐终结。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5月10日《经济观察报》) 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双重难题暴露出的正是中国教育在结构上的失调。如果教育的输出能够在结构上与社会所需人才很好的匹配,无疑是解决目前这个双重难题的最好方式。事实上,教育结构向职业化转型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效果却很有限,如今教育部所酝酿的“大动作”会有更好的效果吗? 从人才消费市场的情况看,民营企业的雇主对于人才选择其实非常理性,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过“降格应聘”的情况:明明是硕士毕业生,为了应聘成功只出示自己的本科学历,因为一些岗位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雇主也不想白白为用不到的高学历支付更多的工资。 在这种现实下,教育的职业化转型本应该是一件顺水推舟的事,为何还会遇到困难?因为中国还存在另一种现实:一方面是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用人方为代表的人才高消费。在民营企业的活力有限的情况,公务员、事业编会成为毕业生的一个重要选择。而在公务员招聘中,基本都会要求本科学历,动辄要求硕士毕业,甚至是带事业编的环卫工、城管等都想要硕士毕业的人才。在这种人才高消费的风气下,职业教育的市场很难说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是职业化教育自身竞争力的不够。德国是实行职业教育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其特有的模式是“学徒”制,但与职业教育所合作的企业都是奔驰、宝马等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公司,即便学生无法在这些公司就业,他“半工半读”的经历也会让他在就业市场十分具有竞争力,而我国能够达到这种水准的国际化企业显然还很有限。 普通高等教育向职业化教育转型的大方向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实现。必须看到,教育结构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关乎教育,也关乎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作用。人才高消费的风气能否被扭转,我们能否有足以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大企业作为支撑,都对高校转型有重要作用。若能在各个层面上共同实现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提升,转型将水到渠成,如果仅通过行政化手段推动转型,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对于高校转型不管政策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做足准备,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下面临的结构性难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