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清北人师 四校在京未扩招

2014年05月07日 16:27作者:马晓晴 巴芮 张丽来源:法制晚报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中看到,清华、北大、人大今年均在京减少了招生计划,北师大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 巴芮 张丽)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中看到,清华、北大、人大今年均在京减少了招生计划,北师大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

  记者注意到,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减少3%,而清华在京减招仅1.5%,因此其录取率可谓“明降暗升”。

  统计 清华北大人大在京减招39人

  下周一(5月12日)开始,北京的高三考生将开始填报高考本科志愿。目前,俗称为“大厚本”的《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已经发放到考生手中。记者从该目录中看到,经教育部最终核定,京城“四大名校”清北人师今年均未在京扩招。

  包括提前批和本科一批计划在内,清华2014年计划在京招生197人(文史类12人、理工类185人),较2013年减少3人。北大在京招生计划为200人(文史类75人、理工类125人),比去年减少26人。

  今年暂停自主招生的人大,并未将自招名额投入到统招计划中,而是采取了减招措施。人大(含苏州校区)今年在京招生计划为175人,较去年减少10人。“四大名校”中只有北师大没有减招,其在京招生计划维持在116人(文史类40人、理工类76人)。

  发现 清华等高校录取率明降暗升

  名校纷纷在京减招的背景,是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今年共有70517人报名参加高考,较去年减少约3%。记者注意到,表面上看部分高校是在京减招了。但细算他们的减招幅度,却低于高考报名人数的降幅,录取率更是明降暗升。

  如清华今年减招1.5%,低于高考报名人数3%的降幅。其在京录取率(计划人数/高考报名人数),由2013年的0.27%,上升到今年的0.28%。此外,北邮、北交大和中传今年的减招幅度均低于3%,北师大和中国政法没有减招。他们今年在京的录取率也都高于去年。因此,北京考生报考这些高校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小于去年。

  部分高校在京招生计划

  2013年 2014年 减招幅度

  清华 200 197 1.5%

  北大 226 200 11.5%

  人大 185 175 5.4%

  北师大 116 116 未减招

  北航 282 261 7.4%

  北邮 310 305 1.6%

  北理工 268 251 6.3%

  北交大 194 190 2%

  中国政法 95 95 未减招

  外经贸 194 184 5.1%

  中传 78 76 2.5%

  提醒 实际录取时可能扩招

  虽然高校在京减招趋势明显,但他们的招生计划人数,并不能与最终实际录取人数画等号。据了解,高校每年都留有一定的机动计划,会根据考生质量、志愿填报情况,灵活利用这些机动计划,尽可能将更多的优秀生源招致麾下。

  以清华为例,该校2013年在京计划招生200人,实际录取210人,扩招约5%。如果加上获自主招生资格认定的考生,以及保送生、体育特长生等不占统招计划名额的考生,最终录取人数超过300人。北大2013年在京投放了226个统招计划,实际录取233人,扩招约3%。

  因此,考生和家长不必因为看到高校减招而紧张。某京城名校负责人曾提到,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较好。因此在实际录取过程中,会适当调用机动计划扩招。

  新闻链接

  部分高校

  取消二志愿计划

  今年,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填报,改为平行志愿组的方式。填报志愿方式调整后,很多高校取消预留二志愿计划。但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仍会继续录取二志愿考生。记者了解到,人大、北师大、北邮、北交大、北科大、北林等几所高校,今年均不会在京预留招生计划,录取二志愿考生。

  只有北化工、北工大、北语等高校,还继续在京预留二志愿计划。但受填报志愿方式调整的影响,这些高校的预留比例,均较去年有所下降。北化工今年预留在京计划的3%,用于录取高分二志愿理科生,这个比例较去年降低2%。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