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博鳌展望:中国GDP今年有望达标

2014年05月07日 16:12作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7.5%”成为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热词,有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下一步的经济改革都是各场会议热议的重点。鲍尔森表示,中国在继续推进改革,现在如果再有财政刺激措施的话,也会小心谨慎加以设计,不会再去阻碍改革,中国的增长率会保持在7.5%左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7.5%”成为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热词,有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下一步的经济改革都是各场会议热议的重点。而在4月10日的开幕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番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的表态无疑为大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李克强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谈及下一阶段的经济改革举措,他表示,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并且中国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预计中国今年的GDP增速可以达到7.5%。

  理性看待经济增速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他认为,全球经济在减速,今年的增长率将会在3%左右。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也会放缓。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增长率会保持在7.5%左右。如果再有财政刺激措施,也会小心谨慎加以设计,不会再去阻碍改革。

  瑞银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表示,瑞银预期中国2014年的GDP增速为7.5%,这与中国政府提出的增长目标一致。信贷增长放缓和基建投资减速可能削弱经济增长势头,但这将被消费和出口状况的好转所抵消。他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称,估计未来五年在7%~8%中间发展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处在结构调整的阶段,经济已经到了相对比较中速的增长状况。今年中国是改革年,包括经济、金融和财税领域的改革措施到位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合理地发展。

  但是,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速并非所有的嘉宾都那么乐观。

  中国国际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迪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6%或7.8%左右,“现在中国经济到一定的规模,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有5%~6%的增长已经不错了。”

  “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不是坏事。”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 罗奇表示,集中精力确保中国经济的转轨,放慢经济增长没有问题,是一种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更专注于服务业发展的发展模式。中国应该朝这个方向走,不要关注7.5%、7.4%的经济增速。

  经济改革如何落地

  尽管已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经济改革的总体思路,但具体如何落地还是在博鳌论坛期间引发了各位参会嘉宾的激辩。

  鲍尔森表示,中国在继续推进改革,现在如果再有财政刺激措施的话,也会小心谨慎加以设计,不会再去阻碍改革,中国的增长率会保持在7.5%左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则给出了关于政府和市场边界的看法,“我2009年就警告过当时政府不应该刺激,该破产的企业就应该破产。只有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家精神才能焕发出来。”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称,尽管四万亿计划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影响还未知,但是当前中国需要通过货币、财政政策扭转“四万亿计划”带来的影响。

  鲍尔森也谈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比方说影子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且我们看到肯定有一部分银行的信贷最终会随着时间推移成为亏损,但这些损失还是可控的。”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改革的经验,鲍尔森表示,美国从中吸取的教训是很明显的,一旦发现了问题苗头就要用决定性的措施果断加以处理。“过去我们政府处理一些问题没有足够的授权,现在他们已经有了。”

  他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干预解决危机。对中国来说,问题更多的是在于政府的权责的界限。“一旦出现了亏损、破产,市场参与者应该如何分担损失的这些问题。比如处理金融机构破产的时候,政府权限能走多远,当下中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鲍尔森也肯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以放开金融市场为例,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他感到非常惊喜。

  李一认为,中国政府鼓励创新与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市场力量将成为主导,因此金融改革会带来更多机遇。“总体而言,改革将确保更平衡、更可持续的长期增长,而改革的进展将取决于具体执行。改革需要时间进行实验并落实具体措施,因此对于改革对市场和经济所能带来的持续效果要有耐心。”他表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