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美量宽调整

2014年05月05日 11:30作者: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央行4月29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美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和退出都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中国跨境资本的流入趋势。

  美联储继续缩减量化宽松(QE)规模的举动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中国央行4月29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美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和退出都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鉴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财政金融状况和外汇账户仍然稳健,外汇储备充裕,货币管理空间大,专家指出,即便QE退出会造成一些资金流出,中国也可以承受,并有能力应对。

  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鉴于宏观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于2013年12月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标志着持续5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步入退出阶段。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中国跨境资本的流入趋势。一方面,刺激境外资本流入中国境内,境内企业从香港股市和债券市场的融资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直接降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使得中国境内外利差大幅升高,增强了跨境资本套取利差的动机。

  此外,美元流动性增加,促使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也增强了跨境资金通过汇率进行套利的可能。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增强经济复苏预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促使资金从风险较低的发达经济体资产转移至风险较高的新兴经济体资产。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考虑到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较低外债、高储蓄率、资本管制以及巨额外汇储备等有利因素,美联储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对中国造成显著冲击,且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美元升值预期将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美元走强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会降低中国经济运行成本和输入型通胀压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表示,中国资本项目相对封闭,国际资本抽离不会带来较大冲击,不像贸易赤字较大的国家那样将会遭受资本流出的风险。“现在市场对美联储继续缩减QE已普遍有所预期,因此决议不会再像刚开始启动退出步伐时产生那么强烈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是个好消息,对中美经贸起正面作用。”

  警惕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中国央行指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加大中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市场波动。同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货币政策也带来新的挑战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

  也有分析指出,对于在国际金融市场缺乏话语权的中国而言,即使拥有足额的外汇储备,也很难确保在QE退出的冲击波下可以独善其身。

  QE退出对中国有三重危机:一是在打击新兴市场的同时打击中国的出口;二是资本流向的转折会直接触及中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与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的联动会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风险;三是风险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

  为积极应对上述影响,中国央行给出的意见是,抓住机遇深化经济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序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更多地让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外汇市场的平衡点,减少跨境资本套利空间;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推进宏观政策沟通与协调,积极利用多边平台推进多边贸易进程,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交流,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合作,通过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共同抵御相关风险。

  原标题: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美量宽调整

  原文链接:http://intl.ce.cn/sjjj/qy/201405/05/t20140505_2760215.shtml

  稿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