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稳中向好 考验全球经济

2014年05月05日 11:25作者:来源:海外网

”  德国《焦点》周刊称,增长慢了,这是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步子更小,但更稳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宏观调控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适当容忍经济增速下限的下移。

  【海外网5月5日综合报道】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比上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来最低值。中国工业运行趋缓态势明显。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这种放缓与我国对工业的主动调控密切相关。

  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历经长期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的回调具有必然性。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考验世界经济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世界钢铁协会本月预测称,2014年中国的钢铁使用量将增长3%,相当于去年增长率的一半不到,创下至少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的钢铁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大约为50%。

  印尼财政部长巴斯里(Chatib Basri)里5月2日参加亚洲开发银行年会时表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谨慎观察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步伐的放缓,对于印尼今年的出口构成了最大的挑战。”

  德国《焦点》周刊称,增长慢了,这是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步子更小,但更稳健”。

  “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但在中国领导人努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并避免可能带来政治风险的失业问题背景下,这种增长势头似乎仍在中国领导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华盛顿邮报》16日重点分析了中国政府对当前增长率的态度。

  当谈到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时,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经济资深兼职教授鲍泰利,与前世界银行中国与蒙古处处长、前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金融特使、现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经济及中美经济关系资深专家杜大伟均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表现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这使得中国需要大量铁矿石、铜等矿产资源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导致了这些矿产资源的价格大幅上升。

  然而,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降低投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铁、铜等矿产资源的需求,并使这些矿产品价格变动温和。这必然会影响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极个别依靠矿产品出口的经济体。以高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的美欧等国家,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则很小。美国对中国的高级机械设备和农产品的出口,仍在不断增长。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工业调结构、转方式效果如何,主要看三个方面: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与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不同表现,表明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就业形势依然稳定 坚持内部改革创新

  近期中国经济放缓幅度扩大,暴露出全球需求疲软和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更不用说中国经济目前的比较基数比从前大得多。然而中国的就业形势却依然稳定。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仍在政府设定的大致范围内,第一季度为4.08%,仅略高于去年年底的4.05%。

  中国政府多次表态不再依靠短期刺激政策,而是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来实现经济增长。李克强总理近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

  坚持从内部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李克强说,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宏观调控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适当容忍经济增速下限的下移。

  参考《中国证券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光明日报》 《中国新闻网》 一财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